徐婉孀陈若珩全文(徐婉孀陈若珩)完整版小说阅读_徐婉孀陈若珩全本列表免费笔趣阁(徐婉孀陈若珩)
长乐公主与她交好,时常会偷跑出宫与她游玩。
她也记得长乐公主此生最讨厌之事便是和亲,她说:“婉孀,我想寻得自己的如意郎君,如寻不到,我宁愿此生不嫁。”
她说:“婉孀,为何一女不可嫁多夫,一夫却可娶多妻。”
她说:“婉孀,我真的觉得这一点也不公平。”
长乐公主时常口出狂言,将她惊了又惊。
徐婉孀苦笑一瞬:“长乐公主是一个很好很好的人,若有一日她入主东宫,定会待你们很好很好……”
话音未落,一道熟悉的声音骤然响起。
“我不会娶她的。”
徐婉孀蓦然回首,只见顾西辞眸光冷冷。
她从太师椅上起身,拂去落花,道:“长乐公主她是一个很好的人……”
顾西辞径直打断她:“纵她千般好万般好,她也不是我心中所愿。”
“婉孀,你知道的,我只想娶你。”
徐婉孀眸光滞住,这样的话陈若珩也曾说过。
可最终他却轻飘飘娶了另一人……
她现如今想依靠的,唯一能依靠的便是自己。
徐家的清白,她想靠自己来还。
她轻笑一瞬,道:“太子殿下莫要说笑了,我不过一介孤女,何德何能能得殿下青眼。”
他迈着步子走过来,停落在徐婉孀面前,垂着眸坚定道:“可婉孀,我愿以山河万顷得你一人青眼。”
徐婉孀凝着他满眸的真诚,心里蓦然一震。
如若她此时还是护国公的嫡女,是名冠京都的嘉禾县主。
或许她有勇气接受他这炙热而真诚的爱。
可如今的她,满目疮痍……
第20章
良久徐婉孀才抬起头来,他无比坚定:“婉孀,做我的太子妃吧。和亲的使臣还未到,一切都有回旋的余地。”
徐婉孀愣了一瞬,担忧道:“那长乐公主呢?”
他笑了笑,道:“如今尚未婚配的皇子只我一人,难道盛国皇帝要将她给我作妾?他那么骄傲的人,自然不会将自己的女儿送来做妾。”
“那定然是将长乐公主好生送回盛国。”
徐婉孀思虑良久,顾西辞干脆径直坐了下来,身边的婢女见状即刻退下。
阳光洒在两人身上,桌上的果子都变鲜甜了许多。
顾西辞那双眸好似透过了她的所有不堪,他说:“婉孀,做我的太子妃是你现在最好的选择。”
“我不奢望你现在能立刻爱上我,但是细水长流,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打动你的心。”
“婉孀,我知道你的顾虑,你是盛国人没错。但盛国人就非得嫁给盛国人吗,你嫁给我之后,我姜国便会成为你的助力。”
“做你想做的事,出了事,自有我兜底。”
徐婉孀凝着他的憨笑模样,不禁笑出了声。
她担忧的从不是这个,她说:“你知道的,我现在无心这些情爱之事,我现在还活着,我便想……”
顾西辞拿起一个果子塞到她嘴里,他说:“我说过了,细水长流。婉孀,我能等。”
徐婉孀愣了一瞬,思虑片刻,她才道:“好。”
她没有做好与他成婚的准备,但她希望长乐公主能有个好的归宿。
和亲,不是她的归宿。
她那样的女子,就该自由自在翱翔在天地之间。
顾西辞笑了,他说:“太好了,太好了,实在是太好了……”
徐婉孀答应与他成婚,也不全然是因为长乐公主。
原因有三,其一,顾西辞自回姜国后,身边的势力虎视眈眈,而他贵为太子尚未婚配。
其余势力纷纷都想与他联姻,他刚刚回国,除了他的父皇外,他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势力。
是以他想在朝堂中站稳脚跟,现如今只能独善其身。
而他如今早已过了适婚年龄,他必须找一个出身干净的女子做太子妃。
而徐婉孀,便是首选。
其二,皇宫不如小宅小院,她若毫无根基,她便难以在这里存活下来。
是以她需要一个身份。
她不能无缘无故的死去,她要活着,直到看到朗朗乾坤的那一日。
其三,顾西辞为了她历经生死,以姜国皇子之身陪她流放。
后又苦寻她数年,为她孤身敲闻冤鼓。
足以见其真心。
是以,她愿嫁给他。
细水长流,一切上天自有安排。
顾西辞笑了笑,望着她:“我已经向父皇禀告过了,先封你为太子妃,至于婚事咱们延期再办。”
徐婉孀愣了一瞬,问他:“为何如此着急。”
他的眼底闪过一丝狡黠,却还是强压笑意:“明日使臣便到了。”
他顿了一下,忽而掩下笑意,阴霾盖过头顶:“你可知使臣是谁?”
徐婉孀迟疑一瞬,眼眸中满是不解:“我不知。”
顾西辞长叹了口气:“盛国派来的使臣是陈若珩。我想着你总会知道,便不想瞒着你。但如果你不想见他的话,称病就可以了。”
徐婉孀眸光一黯,语气中却满是决然:“见,为何不见。”
第21章
那些过往尚还历历在目,木马之刑,杀她情同姐妹的婢女小玉。
一桩桩一件件,她怎能忘怀。
顾西辞紧紧握住她的手:“做你想做的,婉孀。”
徐婉孀知道他还有一句话没说。
做你想做的,我来为你兜底。
……
翌日,东宫寝殿。
“姑娘如今成了太子妃,在穿着上面可要讲究些。”
婢女小柔站在一旁,梳妆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珠宝。
徐婉孀凝着铜镜里那张极为熟悉的脸,不由呆滞。
这些日子,她总是心惊,害怕一切都只是一场梦。
害怕自己醒来之后面容便不复存在,她还是那个满脸疤痕,面容可怖的她。
她屡屡半夜从床榻上惊醒,惊慌地跑到铜镜前检查。
直到看到铜镜里面容姣好的自己,这才会落下心来。
每每一想到过往,她的心还会抽痛。
她拿起一支流苏簪,